| 嘉爾曼 | | | 譯序 | |
譯序 根據中國和法國的文化交流協定,一九八 二年新年伊始,中央歌劇院首次把法國著名歌 劇《卡門》搬上中國舞台,轟動了北京。法國 《世界報》發表之章說:“中國人用毛澤東的 語言演唱的《卡門》,一月一日在北京首演獲 得了罕見的成功。”《費加羅報》評論稱:“ 《卡門》在紫禁城獲得了凱旋般的勝利。”此 後,歌劇《卡門》不時在中國舞台上演,在電 台、電視台播出,有關唱片、錄像帶和激光盤 在中國音像市場暢銷不衰。 喬治·比才作曲的歌劇《卡門》,是由劇 作家享利·麥牙克和呂多維克·阿來維根據法 國著名作家梅裡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四幕歌 劇的。歌劇《卡門》與小說原著在藝術上可謂 珠聯璧合,交相輝映,都是世界文化瑰寶,一 部是不朽的音樂名著,一部是不朽的文學名著 。 凡是世界名著,大都給讀者、觀眾或聽眾 留有無限開放的欣賞時空,也就是說,不同國 度、不同時代的讀者、觀眾和聽眾,都可以超 越時間和空間的限製,得到藝術的熏陶和享受 。 中國讀者對卡門這個藝術形象並不陌生。 梅裡美的小說在中國早就有譯本。現在觀眾和 | 聽眾熟悉的吉卜賽女郎卡門,就是讀者早就熟 悉的嘉爾曼。卡門就是嘉爾曼,都譯自法語“ CARMEN”。為了把小說與歌劇加以區別 ,我們還是主張保持小說原來的譯名嘉爾曼。 梅裡美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“少而 精”,他的作品雖然不多,但人都是精雕細刻 之作。《嘉爾曼》就是作家經過十五年長期生 活、知識和藝術積累精心構思的結晶。 梅裡美年輕時不僅愛好文學創作,而且熱 衷於學術研究,對考古、社會調查有濃厚的興 趣。一八三○年,梅裡美到西班牙旅行,結識 了蒙蒂若女伯爵,並成了她的終身朋友。女伯 爵向她講述了西班牙北部山區一個納瓦人愛上 一個波希米亞女郎,結果為愛情殺了情敵又殺 了情人的故事。梅裡美曾到西班牙古戰場進行 考古調查,聽到大量關於強盜何塞·瑪麗亞的 俠義與罪惡活動的故事。有一次,他在穆爾維 德羅附近住進一個鄉村野店,受到一個叫嘉爾 曼西塔美麗姑娘的接待,目睹了她的巫術表演 。他觀賞過西班牙鬥牛的壯烈,也領略過刑場 行刑的悲慘。作家在西班牙的所見所聞,大都 通過書信形式在法國文學刊物發表。嘉爾曼的 藝術形象一直在他心頭縈繞,多次呼之欲出, 但遲遲不肯進入小說角色。直到一八四四年, 梅裡美完成了對波希米亞流浪民族廣泛的社會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