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格調 |  |  | 譯者前言 |  | 
| 譯者前言 格調--譯者前言生活品味:社會等級的
 最後出路
 生活品味:社會等級的最後出路
 閱讀有許多種標準,有趣是其中之一。經
 過許多年的閱讀,似乎越來越重視一本書的趣
 味。書架上的書那麼多,取哪一本讀呢?除非
 你有嚴肅的心情,否則不會去碰那些大部頭的
 經典。它們的分量過重,令人望而生畏。不過
 也有一類書,談的是嚴肅問題,讀來卻意趣盎
 然。比如談論社會等級問題,不可謂不嚴肅,
 這是個想起來就會個人絕望的話題,對這一問
 題的思考曾經產生了大批激進思想家,對他們
 思想的傳播則導致了無數次革命和戰亂。但是
 我想推介給讀者的這本書,談的也是階級話題
 ,揭示的道理也很深刻(至少我這樣認為),
 但讀起來卻充滿樂趣,有如飲一杯陳年佳釀的
 紅酒,它的鋒利包裹在厚實的趣味之中。
 本書的英文原名是“CLASS”。在英
 語中,這個詞既有階級、階層和等級的意思,
 也含有格調、品味的含意。說一個人是否“c
 lassy”或說一個人有沒有“class
 ”,並非在說他或她的社會地位和階層高或低
 ,而是說他或她有沒有品味和格調。因此作者
 的書名取“CLASS”一詞的雙重含意,通
 | 過人的品味和格調來判斷他或她所屬的社會階 層。
 保羅·福塞爾,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文
 學教授,著名文化批評家,曾任教於德國海德
 堡大學、美國康涅迪格學院和拉特格斯大學。
 他的關於二戰時期美國社會文化的專著曾獲得
 197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。他是英美文化批
 評方面的專家,檀長於對人的日常生活進行研
 究觀察,視角敏銳,語言辛辣尖刻,又不失幽
 默和善意。本書出版之後在美國立刻引起轟動
 ,一方面好評如潮,另一方面也受到來自社會
 各階層的猛烈批評,認為福塞爾誇大了美國的
 等級偏見,對窮人缺少同情和道義支持,對人
 類的弱點過於尖酸刻薄,等等。其實作者在著
 作發表之前就清楚地知道人們的反應,正如作
 者在本書開頭時寫道:“今天,你只需要提及
 社會等級這個話題,就可以輕易地激怒別人。
 ……最近有人問我正在寫什麼書,我說正在寫
 一本關於美國人的社會等級的書。人們聽後馬
 上會先緊一緊自己的領帶,再溜一眼襯衫袖口
 看看有沒有磨損開線。凡分鐘之後,便悄悄地
 站起身來走開。”
 什麼是一個人的社會等級標誌?在今天這
 個時代,由於人類生活質量的普遍改善,社會
 觀念的進步,這一問題已經不那麼容易回答了
 | 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