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湯姆叔叔的小屋 | | | 導讀 | |
導讀 《湯姆叔叔的小屋》,又譯作《黑奴籲天 錄》和《湯姆大伯的小屋》,作者是美國女作 家比徹·斯托夫人(1811—1896)。 比徹·斯托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,曾經做過教 師。她在辛辛拉提市住了18年,與南部蓄奴 的村鎮僅一河之隔,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一些 逃亡的黑奴。奴隸們的悲慘遭遇引起了她深深 的同情。她本人也去過南方,親自了解了那裡 的情況,《湯姆叔叔的小屋》便是在這樣的背 景下寫出來的。此書於1852年首次在《民 族時代》刊物上連載,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,受到了人們無與倫比的歡迎,僅第一年就在 國內印了100多版,銷了30多萬冊,後來 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。評論界 認為本書在啟發民眾的反奴隸製情緒上起了重 大作用,被視為美國內戰的起因之一。林肯總 統後來接見斯托夫人時戲謔地稱她是“寫了一 本書,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”,這一句玩 笑話充分反映了《湯姆叔叔的小屋》這部長篇 小說的巨大影響。 故事從一個奴隸主與一個奴隸販子的討價 還價中開始。 美國肯塔基州的奴隸主謝爾比在股票市場 上投機失敗,為了還債,決定把兩個奴隸賣掉 | 。一個是湯姆,他是在謝爾比的種植場出生的 ,童年時就當伺候主人的小家權,頗得主人歡 心,成年後當上了家奴總管,忠心耿耿,全身 心維護主人利益。另一個要賣掉的奴隸是黑白 混血種女奴伊麗莎的兒子哈利,伊麗莎不是一 個俯首貼耳死心塌地聽主人擺布的奴隸,當她 偶然聽到主人要賣掉湯姆和自己的兒子哈利後 ,就連夜帶著兒子在奴隸販子的追捕下跳下浮 冰密布的俄亥俄河,逃到自由州,再往加拿大 逃奔。她丈夫喬治·哈裡斯是附近種植場地奴 隸,也伺機逃跑,與妻子彙合,帶著孩子,曆 經艱險,終於在廢奴派組織的幫助下,成功地 抵達加拿大。 湯姆卻是另一種遭遇。他知道並支持伊麗 莎逃走,但是他自己沒有逃跑。由於他從小就 被奴隸主灌輸敬畏上帝、逆來順受、忠順於主 人這類的基督教說教,對主人要賣他抵債,也 沒有怨言,甘願聽從主人擺布。他被轉賣到新 奧爾良,成了奴隸販子海利的奴隸。在一次溺 水事故中,湯姆救了一個奴隸主的小女兒伊娃 的命,孩子的父親聖·克萊從海利手中將湯姆 買過來。當了家仆,為主人家趕馬車。湯姆和 小女孩建立了感情。不久小女孩突然病死,聖 ·克萊根據小女兒生前願望,決定將湯姆和其 他黑奴解放。可是當還沒有來得及辦妥解放的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