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沉默的羔羊 | | | 序言 | |
序言 沉默的羔羊--序言《沉默的羔羊》還不 能算是經典,可“名著”的殊榮它還是當之無 愧的。一部書,印到四百萬冊以上,無論如何 其影響力不能低估。《紐約時報》一九九二年 的暢銷書排行榜上,《沉默的羔羊》穩穩地坐 著第一把交椅,而根據它改編的同名電影又在 本年度一下獲得了五項奧斯卡大獎,這一來更 是推波助瀾,使這部以懸念及恐怖著稱的小說 在全球範圍內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。 我大約三年前在一個朋友的家中看到了《 沉默的羔羊》。那是原版錄像。看之前並不知 道它講的是怎樣一個故事,只是從“美國之音 ”中獲悉這是部奧斯卡獲獎片;既然是獲獎片 ,似乎總要刮目相看。於是乎看了。想不到竟 是這麼一個叫人從頭至尾頭皮發麻手心捏汗的 故事!尤其是男主人公那雙怪異的褐紫紅色的 眼睛,久久地留在我的腦海中,讓人感覺著異 樣的不安與激動,怕想到它,又忍不住要去想 ,仿佛兒時在黑暗中坐在小凳上聽大人講紅眉 毛綠眼睛的鬼怪故事。然而,就是這麼一個恐 怖的故事,為什麼竟取了《沉默的羔羊》為名 呢?影片雖然在男女主人公的對話中幾次提到 “羔羊”一詞,可自始至終“羔羊”的影子一 次也沒有出現。當初看片子時因為一直處在頭 | 皮發麻手心捏汗的緊張狀態,倒沒有想到這個 問題,所以直到今年夏天翻譯此書之前,對此 一直不甚了了。 暑假開始前不久拿到小說,花了兩天時間 通讀一遍。結果發現,“沉默的羔羊”是譯錯 了!從字面看,至少也該譯作“羔羊的沉默” (TheSilenceoftheLamb s)。但即使“羔羊的沉默”也不對,不符合 全書的主題。女主人公美國聯邦調查局實習特 工克拉麗絲·史達琳出身寒微,父親是家鄉小 鎮上一名巡警,一次夜間巡邏時碰上兩名竊賊 兼癮君子,以身殉職。母親白天在汽車旅館做 幫傭,夜晚到咖啡館當廚子,以此艱難地維持 著一家的生活。兩年後,史達琳被送往蒙大拿 她母親的表姐家中寄養,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 在母親身邊。當時史達琳只有十歲。母親的表 姐及其丈夫是牧場主,牧場上放養的主要是羊 和馬,可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,不是腿瘸就 是眼瞎。它們宰殺後被做成膠或肥料,活著拉 走的則將成為狗的食品。史達琳發現這一切後 ,一顆童心受到強烈的刺激,她想救這些可憐 的牲口,可是年僅十歲的一個小女孩兒又能做 些什麼?她決意逃離這個牧場,心想至少可以 帶走一頭牲口——她到牧場後成了她好伴侶的 一匹有眼病的母馬“漢娜”。一天夜裡,史達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