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我是貓 | | | 譯者前言 | |
譯者前言 首先,就書名的譯法交代幾句。 一九八五年我一動手翻譯這部作品,就為 小說開頭第一句、也便是書名的譯法陷於深深 的困惑。曆來,這本書都是被譯為《我是貓》 的,然而,我不大讚同。因為,一、原書名不 單純是一個普通的判斷句,就是說,它的題旨 不在於求證“我是貓”,而是面對它眼裡的愚 蠢人類誇耀:“咱是貓,不是人”;二、儘管 自詡為上知天文、下請地理的聖貓、靈貓、神 貓,本應大名鼎鼎,卻還沒有個名字,這矛盾 的諷嘲、幽默的聲色,擴散為全書的風格。 問題在於原文的“吾輩”這個詞怎麼譯才 好。它是以“我”為核心,但又不同於日文的 “私”(ゎたくし)。原來“吾輩”這個詞, 源於日本古代老臣在新帝面前的謙稱。不亢不 卑,卻謙中有做,類似我國古代宦官口裡的“ 咱家”。明治前後,“吾輩”這個詞流於市井 ,類似我國評書中的“在下”,孫悟空口裡的 “俺老孫”,還有自鳴得意的“咱”,以及“ 老敝”等等。“敝”,本是謙稱,如個“老” 字,就不是等閒之輩了。 我曾寫信請教過一些日本朋友與國內作家 、翻譯家、編輯,有的同意用“在下”,有的 同意用“咱家”,還有的勸我不要費腦筋耍什 | 麼花樣,就譯成“我是貓”蠻好。於是,我的 譯文改來改去,忽而“在下”,忽而“咱家” ,忽而“小可”,總是舉棋未定。直到劉德友 先生和冷鐵錚先生發表了學術性很強的論文, 才膽子壯了,確定用“咱家”。當然,這是根 據貓公心態和文章風格而定,並不是說“吾輩 ”只能譯成“咱家”,近讀日本一位已故公使 留下的一篇與中國要人接觸的回憶錄中,也曾 以謙虛的口氣用過“吾輩”一詞,我想,這就 不宜譯成“咱家”,倒近乎“不才”、“小可 ”…… 至於書名,因為至今日本文學史、甚至《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》都譯為《我是貓》,已 經深入人心,不便再改,所以,仍依舊譯。不 過,書名是“我是貓”,文中卻譯為“咱家是 貓”,總有點別扭。但只好權且如此,敬候批 評。 《我是貓》,夠得上日本的才子書之一, 也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。 夏目漱石,一生才華橫溢,只搞十年創作 ,卻留下了一係列珍品。他的全部作品,大體 反映了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一顆痛苦而不安的 靈魂,反映了他在東方思維和西方文明、在虛 幻理想與殘酷現實、在迂腐守舊與拜金大潮之 間的艱辛求探與慘痛折磨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