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甘地傳 | | | 甘地生平 | |
甘地生平 甘地,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 ,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——甘地主義的 創始人。 甘地的一生飽經憂患,曆儘坎坷。他出生 於英國殖民桎梏下的印度,成長在一個虔誠信 奉仁愛、不殺生、素食、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 。他自幼靦腆、羞怯、循規蹈矩。13歲便依 父母之命與一同齡文盲女孩結婚。16歲喪父 ,第1個孩子出生便夭折。從小學到中學,甘 地一直平庸無奇。少年時代雖受當時革新之風 的感染,曾經嘗試打破素食以強身健體、振興 民族國家,終因擺脫不了從小所受的教育,半 途而廢。19歲時,不惜被開除種姓身份,遠 涉重洋,赴倫敦求學。異域的文明曾令甘地產 生過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腳下,宗教陳規 的約束使他在一個全新環境裡無所適從。短時 的迷惘與摸索之後,他終於放棄了對西方文明 的盲目模仿,堅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並兼收並 蓄其他宗教教義,接受了英國法製思想的教育 ,取得了倫敦大學的律師資格。學成歸國後, 他開始在孟買從事律師業務,卻曆遭挫折。第 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臨陣怯場而砸鍋。半年後 打道回府,在家鄉拉奇科特靠兄長和親友的資 助維持律師業務。律師業務的毫無起色及令人 | 窒息的環境,使他倍感苦悶壓抑。當有個來自 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他處理時,他便義無反顧 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曆程。 在南非這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、無所不及 的英國殖民地,甘地作為有色人種先後遭遇到 了一連串的歧視與侮辱。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 此所受的苦難驅使他走上了領導南非印度人反 種族歧視的鬥爭,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。正是 在南非這塊充滿種族歧視的土地上,甘地對他 曾經傾慕過的西方文明產生了否定,培養和鍛 煉了自己從事公眾工作的能力,掌握了作一個 成功律師的秘訣,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、人生 觀、社會政治觀。他在南非領導的艱苦卓絕的 反種族歧視鬥爭,為南非印度人爭取到了基本 平等的權利,他從中也試驗成功了一種有效的 武器——真理與非暴力學說及其實踐。不過, 在這種反歧視過程中,甘地對英帝國仍充滿幻 想。 1915年,甘地回到印度。回國初年, 他坐三等車遊曆印度各地,以深入了解他久別 的祖國。一年以後,他開始發表演講,宣傳自 己的主張,從事非暴力鬥爭,試驗並發展了非 暴力學說。他對當時正在進行的戰爭予以支持 ,希望以此換取英國的開恩,給予印度自治。 “一戰”後殖民當局的種種作為使甘地由一個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