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采訪海灣戰爭 | | | 前言 | |
前言作者:蕭乾 五十年代,每當學習會上聽到有人振振有 詞地批判個人奮鬥時,我心裡就嘀咕:難道這 社會只容得下“叫乾啥就乾啥”的聽話乾部嗎 ?七十年代初在鹹寧乾校有位專攻古典文學的 “五七”戰士在床鋪底下藏了幾本線裝書。於 是,早晨“天天讀”時就有積極分子十分激動 地指責起他的“白專道路”。在“鬥私批修” 時,甚至任何個人興趣都在貶斥之列。 那時我常想,社會有如一輛大篷車,個人 的追求也是輪子的轉動。倘若輪子都成方形的 了,這社會還如何前進! 命運(或者說組織上的安排)原是要“唐 老鴨”師曾站在黑板旁執教鞭的。偏偏這不儘 合乎他的理想。他嫌那天地太窄,變化太少。 他的誌向在於背上一台攝影機去闖四方。 照過去,這可是上好的批判對象。喝,分 配你教書,你不安心工作,竟敢胡思亂想,豈 不又是一位正好揪出來示眾以儆效尤的反面教 員。 可是當他闖進新華社攝影部的大門時,徐 佑珠主任不但沒硬趕他走,更沒通知原單位叫 他上大批判欄,反而對他表示熱情歡迎,為他 創造最好的條件,重用他,放手讓他去實現自 己的遠大理想。事實證明,他個人的理想與集 | 體事業非但並不矛盾,而且是大篷車與輪子之 間相互依賴的關係。 理想只是個目標。實現理想則還有賴於毫 無保留地拿出個人的才智、天賦和血汗。這也 正是有所追求與好高鶩遠的不同之處。 “唐老鴨”進入新崗位之後,可以說是豁 出命來乾。山西地震,淮河水災,尤其比高技 術的海灣戰爭,他都背了相機,站在第一線上 。他不但攝影技術好,筆頭快,能吃苦,有膽 識,而且善於同人(包括洋人)打交道。誰不 喜歡這個高大結實、親切、爽快的小夥子! 如今,他要我為他這個集子寫個序。 我向來最怕為人寫序了,總是千方百計地 推辭。然而這位非凡的年輕同行一定要我為他 寫個序,實在不容推托。 世界在前進。祖國在前進。他還有幾十年 可闖蕩。我這名新聞陣線上的老兵祝他路子越 闖越寬,同時,越寫越有深度。希望繼“唐老 鴨”之後,還將出現“張老鴨”,“李老鴨” 。讓中國的新聞事業真正走向世界。1991 年11月24日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