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保姆 | | | 一 | |
一“找保姆可要慎重!”報紙用黑體 字提醒居民們,並且具體舉例,說某人某人被 保姆洗劫一空。 “唉!”沈舒汛教授把報紙放在寫字台上 ,長長地歎了口氣。報上的消息無疑是實有其 事,實際生活中更有甚者,據說有的保姆暗中 做著“拍花子”的罪惡勾當,乘主人不備,攜 帶人家的娃娃不翼而飛。真是駭人聽聞!然而 ,儘管如此,外地來京的保姆還是源源不斷, 物色保姆的居民也還是尋尋覓覓,只不過增加 了十二分的小心就是了。各家有各家的難處, 實在缺人手的家庭,迫不得已還是要在這潛藏 著危險的外地來客中謹慎地物色儘可能合適的 人選。就拿沈教授來說吧,雖然感歎了無數次 “人心不古,世風不淳”,保姆也還是非雇不 可的。 沈舒汛,字展潮,號舒翁,筆名蕭吟。從 這一大串名字,就可知是一位學者。不過這字 啊號啊筆名啊,是吟詩填詞、著書立說時才用 的,而平時,學院內外以至街坊鄰居一概稱他 為沈教授,連本名也不大用的。他是古典文學 專家,尤其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深入研究, 早在“文革”前就出版了《白詩集注》、《白 詩選講》、《白居易傳》等等專著,有“白學 家”之譽。度過浩劫,他老了,六十多歲的人 | ,已經眼花齒搖了。他每次在鏡子裡看到自己 滿頭白發,心裡就有一種愈來愈強烈的緊迫感 :時間不多了,該做的事,要快些做。前年, 他完成了一部新作《白居易與〈長恨歌〉》, 出版社送來一捆樣書,他捧在手裡,像是得了 孫子,高興得不得了。然而書出來之後,評論 界毫無反應,又使他感到寂寥無味。他並不是 等待別人吹捧,而是希望別人也像他一樣對於 他所研究的課題興致勃勃、津津樂道,來一番 討論、爭鳴,抬杠、唱對台戲也無妨。他希望 自己的著作能像一粒石子,投在平靜的古井中 ,激起水花,蕩起波紋。做學問的人的樂趣就 在於此,局外人往往是難以體察的。尤其是現 在,許多青年人一窩蜂地去學外語呀,寫“朦 朧詩”呀,談“意識流”呀,古典文學呢,真 的差不多成了“無波古井水”了。聽說有一位 教師在課堂上問《長恨歌》是什麼,竟有學生 答道:“三十年代流行歌曲”!這怎麼得了呢 ?沈教授感到己任不輕,應該再編寫一本適合 青年人閱讀的《詩人白居易》。這件工作,他 已經做了一些時候了,但是進度卻嫌太慢。學 院裡是很照顧他的,除了極重要的會議之外, 一切活動都替他免了,讓他專心著述。出版社 則是等著他脫稿。無奈是寫得太慢,供不應求 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