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三裡灣 | | | 從旗杆院說起 | |
從旗杆院說起 三裡灣的村東南角上,有前後相連的兩院 房子,叫“旗杆院”。 “旗杆”這東西現在已經不多了,有些地 方的年輕人,恐怕就沒有趕上看見過。這東西 ,說起來也很簡單——用四個石墩子,每兩個 中間夾著一根高杆,豎在大門外的左右兩邊, 名字雖說叫“旗杆”,實際上並不掛旗,不過 在封建製度下壯一壯地主階級的威風罷了。可 是在那時候,這東西也不是哪家地主想豎就可 以豎的,只有功名等級在“舉人”以上的才可 以豎。 三裡灣的“舉人”是劉家的祖先,至於離 現在有多少年了,大家誰也記不得。有些人聽 漢奸劉老五說過,從劉家的家譜上查起來,從 他本人往上數,“舉人”比他長十一輩,可是 這家譜,除了劉老五,劉家戶下的人誰也沒有 見過,後來劉老五當了日軍的維持會長,叫政 府捉住槍斃了,別人也再無心去細查這事。六 十多歲的王興老漢說他聽他爺爺說,從前旗杆 院附近的半條街的房子都和旗杆院是一家的, 門楣都很威風,不過現在除了旗杆院前院門上 “文魁”二字的匾額和門前豎過旗杆的石墩子 以外,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當日劉家出過 “舉人”了。 | 旗杆院的房子是三裡灣的頭等房子。在抗 日戰爭以前,和旗杆院差不多的好房子,本來 還有幾處,可惜在抗日戰爭中日軍來“掃蕩” 的時候都燒了,只有旗杆院這兩個院子,因為 日軍每次來了自己要住,所以在劉老五死後也 沒有被他們燒過。在一九四二年槍斃了劉老五 ,縣政府讓村子裡把這兩院房子沒收歸村;沒 收之後,大部分做了村裡公用的房子——村公 所、武委會、小學、農民夜校、書報閱覽室、 俱樂部、供銷社都設在這兩個院子裡,只有後 院的西房和西北小房樓上下分配給一家乾屬住 。這一家,男女都在外邊當乾部,通年不回家 ,只有一個六十多歲的媽媽留在家裡。這位老 太太因為年紀大、住在後院,年輕人都叫她“ 後院奶奶”。 三裡灣是個模範村——工作開辟得早、乾 部多,而且乾部的能力大、經驗多。縣裡接受 了什麼新的中心工作,常好先到三裡灣來試驗 ——除奸、減租減息、土改、互助,直到一九 五一年試辦農業生產合作社,都是先到這個村 子裡來試驗的。每逢一種新的工作開始,各級 乾部都好到試驗村取得經驗,因此這個村子裡 常常住著些外來的乾部。因為後院奶奶有閒房 子,脾氣又好,村乾部常好把外來的乾部介紹 到她家裡去住,好像她家裡就是個外來乾部招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