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批評於丹 | | | 對抗風暴的杉樹(代序) | |
對抗風暴的杉樹(代序)對抗風暴的 杉樹(代序) ◎李建軍 我從未請托別人替自己的書作過序。這倒 不是因為狹隘的傲慢和虛妄的自負,而是覺得 自己在書中立了些什麼宏論,放了些什麼厥詞 ,還是自己最清楚,所以,比較起來,從實招 來的“夫子自道”,無疑更有助於向讀者提供 切實可靠的信息。我也不大有勇氣享受給別人 寫序的光榮,謬托知己,信口雌黃,把一些不 痛不癢的廢話和不著邊際的空話,佛頭著糞一 樣放在別人的書上,這不僅是對作者和對讀者 的怠慢,也分明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嘛。 但是,李悅先生打電話來,要我給他的作 品集寫序,我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。為什 麼呢?因為我的確喜歡李悅硬語盤空的文章。 劉勰在《文心雕龍》中說,“會己則嗟諷,異 我則沮棄”。在藝術欣賞中,“偏見”當然要 不得,但“偏愛”卻是無可非議的。我之答應 替李悅先生寫序,就是因為我從他的文章中, 讀到了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思想,讀到了令我拍 案叫絕的判斷。雖然這本《批評於丹》只收集 了兩篇批評於丹的文章,但我很高興有這樣一 個機會,談談我所認識的李悅先生,談談我對 他的寫作的印象和評價。 | 最早認識李悅先生,是在內蒙古的一次文 學研討會上。在出去觀光的旅途中,他不知疲 倦地講了許多機智幽默的故事。他說起話來因 多有“期期”而略顯磕絆,但故事卻講得委婉 曲折,妙趣橫生。他的過人的記憶力和非凡的 敘事才能,給同車而行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。後來才知道,他在北京讀小學時,是聽著 孫敬修的故事度過了許多美妙時光的。難怪呢 ! 李悅是個愛書的人,有一萬多冊的藏書。 藏書只是占有,讀書才是享有,只藏不讀,算 不得真正的收藏家,算不得真正的愛書人。李 悅屬於為了讀書而藏書的人。他的讀書量是驚 人的。他不僅讀,還寫了大量有獨到見解的閱 讀筆記。為了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公諸同好,他 在《北方新報》開了一個專欄,名之曰:“關 於讀書的雞零狗碎”。這些讀書劄記,短小精 悍,言之有物,文風活潑,清新明快。在這個 “可視文化”大行其道,“印刷文化”日漸冷 落的時代,李悅的存在實在是一個令人鼓舞的 現象。然而,更為可貴的是,李悅並不滿足於 做一個曲肱讀書、無所用心的名士,而是自覺 地按照知識分子的精神原則去生活和寫作。 如果說,做一個知識分子從來就不是一件 輕鬆的事情,那麼,在今天成為一個真正的知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