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絕釣 | | | 全文 | |
全文 絕釣(彭見明) 絕釣 彭見明 七十年代某年初夏時節,本文主人公許河 生和他的父親來到瘦穀縣聾啞學校做蔑活。是 聾啞學校的校長托人請他們來的。夏天要來了 ,他們來修補學生老師們普遍睡爛了的涼席。 那時候聾啞學校的生源比較豐富,開設兩 個班。大班的年齡大至二十多歲,小班的年齡 小到五六歲。一共有六七十個人就讀。 聾啞學校開設在縣城河對岸的粒米山上。 濃蔭掩映下的小平房學校裡很安靜,因為大家 都是用手說話的。學生們每天在老師的指揮下 唱一遍《東方紅》和《大海航行靠舵手》,節 拍很穩,卻是五音不全,高低不一。 學生和老師的涼席,沒有一床不爛的。校 長皺著眉頭解釋說這個學校也沒有什麼收費不 收費的,學生都由各生產隊送來,同時送來大 米、油鹽和燒柴,其它諸如涼席什麼的就顧不 上了。 許河生和他父親當然是進門就開始破竹蔑 乾活。下課時聾啞學生圍過來看他們做蔑活, 學生們比劃著什麼,許河生聽不懂,只好一笑 了之。許河生和他爸也沒有什麼話說,用他媽 | 媽的話說:他們父子倆在一起,一天也放不了 兩個屁。但是許河生習慣這樣,也習慣在這種 環境裡做事。他平生最怕的就是說話。許河生 暗忖道:我應該是這裡的半個學生。 這個想法後來應驗了。 許河生在這裡做蔑活時,學校動不動就停 了電。見河對岸的縣城燈火輝煌,聾啞人便站 到操場上哇哇亂叫。學校裡沒人會弄電,許河 生對頓腳罵娘的校長說:我去試試。 許河生找張梯子這裡弄弄,那裡看看,竟 也能把電燈捏弄亮了。 學校裡吃用的水,是從井裡抽上來的。因 電的原因,還因水泵的原因,學校裡亦常遭水 荒。抽不上水來,便只好動員學生去前邊河裡 挑——幸好有二十多歲的學生,一身勁無處使 。 許河生讓校長把水泵從井裡吊上來,拆成 若乾碎片,又拚接攏來,竟把水的問題解決了 。 許河生還會做一些學校裡沒人會乾的事, 譬如修課桌、做油漆、乾些簡單泥瓦活什麼的 ,很多事不用再請人。 後來校方覺得:他們學校其實十分需要這 麼一個人。 校長問許河生:你願不願意到我們學校來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