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短篇小說集 | | | 譯序 | |
譯序 弗蘭茨·卡夫卡(franzkafka ),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 太人家庭,1901年入布拉格大學學文學, 後轉學法律,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,1 923年遷居柏林,1924年6月3日病逝 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。 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奧地利近代史上發生深 刻社會變革的時期。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 匈帝國面臨著種種無法克服的危機,在一股股 革命浪潮的衝擊下東搖西晃,終於在第一次世 界大戰的硝煙儘處徹底解體。資產階級共和製 得到確立,但舊的矛盾還未儘數妥善解決,各 種新的社會矛盾又層出不窮,這些新舊矛盾交 織在一起,構成了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的特點。 在這動蕩不安的社會裡,受苦最深的就是普普 通通的小人物。在這動蕩年代的各種矛盾中, 在新舊觀念的搏擊中,在當時各種思潮的影響 和啟發下,卡夫卡以自己獨特的目光認識著這 個異化的世界,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批判著這個 充滿罪惡和醜陋的世界。這種認識和批判以及 體現在他的作品中的惶恐、不安、迷惘,構成 了他的創作基調。在他的作品中,我們可以看 到他對人的曆史、人的本質、人的命運、人的 處境、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係的思考,可以 | 看到他對人的前途的憂慮和不安,可以看到他 對小人物的關注和同情,可以看到他對這世界 的醜陋表示了無比的憤怒。 卡夫卡是位影響遍及全球的作家,然而他 的同代人卻並不理解他。我們今天還能從整體 上較全面地了解卡夫卡,還能看到他較豐富的 創作,得感謝引導卡夫卡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 馬克斯·布羅德先生,卡夫卡臨終時囑托他燒 毀所有的手稿,但他沒有遵囑行事,而是將其 整理出版,為世界文學寶庫保存了一筆寶貴的 財富,此功此績是不可磨滅的。 此譯本據保爾·拉伯(paulraab e)編選的《卡夫卡短篇集》譯出,此集收入 了卡夫卡生前發表和未發表的所有短篇。短篇 在這裡指的是篇幅較短的作品。從我們對文學 體載的劃分標準來看,本集中有相當一部分很 難歸入小說類,而為它們找一個具有概括性的 合適名稱又相當困難,所以我們權且就稱它們 為“短篇”。譯本的第一部分為生前發表過且 編成集子出版過的作品,第二部分為生前發表 過但未收入集子的作品,第三部分為遺作。遺 作部分作品大部分原本沒有標題,現有的標題 是布羅德先生整理出版時加上去的。卡夫卡的 遺作只是些草稿,有的甚至是非常潦草地寫在 稿紙或其它紙上,所以在整理出版時產生了許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