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劉邦大傳 | | | 內容簡介 | |
內容簡介 劉邦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,他的 成功曾經讓當時許多人跌破眼鏡,他登上九五 之尊之意義,也令後人討論不已。這位地方小 混混,竟然在秦末大亂的天下中,與諸英雄豪 傑爭強鬥勝。他打敗了有史以來最為強悍勇猛 的對手項羽,逼得項羽因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 自刎烏江。一個每戰必敗、攻無有克的軟腳蝦 ,憑什麼打敗蛟龍稱王?處於弱勢的可憐蟲又 是如何抬頭挺胸變成大丈夫?這些問題實在引 起我們的好奇:他是怎麼變成“弱勢大贏家” 的? 民國初年的一代奇人李宗吾,曾拈出“厚 黑學”一詞,並鄭重介紹“厚黑學”代表人物 “劉邦”。他認為劉邦的成功就在於他臉皮夠 厚心夠黑,不只“厚黑”而且徹底,不像項羽 似厚不厚要黑不黑,終究導致失敗。 “臉厚心黑”或許是許多成功人物的寫照 ,但卻總缺乏那麼點溫柔敦厚的感覺。 曆來批評家們總認為劉邦所以能夠獲得勝 利,主要是因為劉邦知人善任,寬宏大量,寧 願鬥智而不鬥力。這正是劉邦能夠從風起雲湧 、詭橘多變的時代裡脫穎而出的原因。知人善 任,所以擁有優秀的將領和一流的幕僚人才, 鞏固了領導中心;寬宏大量,所以能夠散發領 | 袖魁力,使屬下心說誠服;寧願鬥智而不鬥力 ,所以能殘存喘息,絕地逢生,培養實力。這 就是劉邦能夠變成“弱勢大贏家”的理由。由 於居於弱勢,他樂於與眾人分享,終成強者。 而成為當代無人能敵的強者之後,由弱勢轉強 勢的劉邦卻開始走下坡。過去,他尚在草莽時 ,可以率性坦誠以待人,登上王位後畢竟“高 處不勝寒”,又畏懼後代子孫遭受功臣壓迫, 便開始有計劃地鏟除功臣,所謂“非劉氏而王 者,天下共擊之”的白馬之盟,只是說明其“ 家天下”的私欲而已。任何可以影響“家天下 ”的因素,都得不留情面地拔除。 當劉邦與日後進行殺戮功臣的“大業”時 ,劉邦這個“大贏家”開始失去了他的籌碼。 在劉邦去世之半年前,他曾衣錦還鄉回到 沛縣,並唱了一首悲壯的《大風歌》: 大風起兮雲風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《大風歌》的開頭充滿著雄心壯誌,結尾 卻語調悲涼。人到晚年的劉邦,或許正後悔著 殺害功臣名將的事情,為著大漢帝國的前途茫 茫而不得不悲傷感慨。創業雖然維艱,守成卻 更是不易啊! 陳文德先生所著的《劉邦大傳——弱勢大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