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毛澤東傳 | | | 一、出鄉關 | |
一、出鄉關 曾經有一個美麗的傳說:五千年前,舜帝 南下巡視,來到湘江流域。在一座山上,他讓 人演奏起動聽的“韶樂”,竟引來鳳凰起舞。 後人就把這座山叫做韶山,被它環抱的一塊狹 長的穀地便是湖南省湘潭縣的韶山衝。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(清光緒十九 年十一月十九日),韶山衝農民毛貽昌家出生 了一個男孩,取名澤東,字詠芝(後改潤之) 。他們家的頭兩胎嬰兒都在繈褓中夭折了。母 親生怕他也不能長大成人,便抱他到娘家那邊 的一座石觀音小廟,叩拜一塊巨石,認做乾娘 ,還取了個小名,叫石三伢子。 韶山毛氏原籍江西。明朝開國時,始祖毛 太華隨軍遠征南瀾滄(今雲南省瀾滄拉祜自治 縣內),在當地娶妻生子。明朝洪武十三年( 一三八○年),毛太華年老移居湖南湘鄉縣。 十年後,他的兩個兒子又遷到鄰近的湘潭縣韶 山衝。這裡位於湘潭、寧鄉、湘鄉三縣的交界 處,地處湘江中遊西岸四十公裡,群山環抱, 居民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。從此,毛氏宗族在 這裡墾荒務農。到毛澤東這一輩,已傳二十代 ,大約五百年了。 儘管韶山來曆的傳說是那樣美麗,毛澤東 出生時,這裡的現實環境卻同舊中國其他閉塞 | 而貧窮的鄉村沒有多少兩樣。衝裡住著六百多 戶人家。祖父毛恩普是個老實厚道的莊稼人, 因為家境窘迫,不得不把祖傳的一些田產典當 給別人。毛恩普只有一個兒子,去世的時候, 孫子毛澤東長到了十歲。 父親毛貽昌,字順生,號良弼。十七歲開 始當家理事,因為負債被迫外出在湘軍裡當了 幾年兵,長了不少見識,也積累了一些銀錢。 還鄉後,贖回毛恩普典出去的土地,不久又買 進一些,增加到二十二畝,每年能收八十擔稻 穀。湘潭有著在湘中很有點影響的米市。毛順 生善於經營,後來又集中精力去做稻穀和豬牛 生意,資本逐漸滾到兩三千元,還自製了一種 叫“毛義順堂”的流通紙票。在小小的韶山衝 ,可算是個財東了。 在舊中國,靠自身奮鬥擺脫貧困的農民, 大多克勤克儉,精明剛強。父親的這種性格, 自然對從小目睹這一切的毛澤東產生了影響。 毛順生和大多數走上坡路的農民一樣,試圖按 自己的生活模式塑造兒子。毛澤東從六歲起就 做一些家務和農活,如拔草、放牛、拾糞、砍 柴,識字後也幫父親記帳。特別是十四到十五 歲大約兩年的時間內,他成天在地裡跟家中雇 的長工一同乾活。在這段時間裡,毛澤東對父 親的嚴厲感受很深,後來回憶說,“他是一個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