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李敖回憶錄 | | | 出版序 | |
出版序 如果台灣沒有李敖…… 何飛鵬 十幾歲年輕的時候,沒有機會認識李敖, 只能偷偷地讀他寫的《傳統下的獨白》,感覺 李敖似乎顛覆了所有學校中所受的教育。 那時候所知的李敖,是個一襲長袍、特立 獨行的台大學生,學問足以與大師胡適往來、 論戰,無疑是個夢中的未來英雄。 這個未來英雄,並沒有按照我年輕時的想 像,成為體製內認同的當代大師、思想家、文 豪或者史學家(年輕的我,對體製有高度敬畏 ,當然李敖是體製外的英雄毋庸置疑),接下 來只有斷斷續續的印象:與《文星》糾纏不斷 的官司,退出江湖賣牛肉面去,成為思想犯坐 牢,出獄後複出江湖,與名女人胡茵夢結婚、 離婚,繼續放言高論,與當權者鬥爭,辦《求 是報》,以一人之力辦報,其文字的產量,最 令身為記者的我由衷佩服。 這些遠觀(無緣認識前)的片斷,串成了 對李敖的想像——-個當代具有“特異功能” 的人:博覽群籍,巨筆如椽;指責當道,不惜 坐牢;挑戰禁忌,不屑媚俗;朋友多,敵人多 ,女朋友更多。可以肯定的是,這位當代奇人 的人生絕對是彩色的,一生中充滿曲折變化。 | 高潮起伏。快意恩仇的故事。 在偶然中,我由記者變成出版人,也在偶 然中,我成為李敖著作的出版商,從《蔣介石 評傳》、《你不知道的彭明敏》、《你不知道 的司法黑暗》,連續幾本書的出版,讓我對李 敖的印象,從遠觀的片斷,逐漸鮮活起來。 而這幾年,恰好也是台灣變化最大的階段 :從後蔣經國時代,步入李登輝獨攬大權,從 國民黨一黨獨大,到三黨鼎立,從社會富裕穩 定,到變亂。危機四伏,這一階段的李敖,其 實著作已不多(相較其之前的數量),但卻用 另一種形態衝擊台灣社會,對抗當權者。 電視節目《李敖笑傲江湖》,使李敖的舞 台由平面而立體,由學術政治圈而及於社會大 眾,當然一些片斷的新聞,諸如代朋友打贏兩 億多的保險理賠案,舉辦李敖收藏古董拍賣會 ,不時臭罵總統李登輝以及各階層、領域的名 人等,李敖仍是不折不扣的奇人,年雖逾耳順 ,仍扮演著笑傲江湖、快意恩仇的角色! 平心而論,新的電子媒體創造了全新的李 敖,讓認同李敖的人,每天可以充分接觸李敖 。可惜的是,不論是思想家李敖、史學家李敖 或者“最偉大的白話文作家”李敖,現代年輕 的讀者們,如非特別有心,相信都無緣認識李 敖這些傳統的一面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