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被毀滅的城市 | | | 歲月悠悠話毀城 | |
歲月悠悠話毀城 人有生老病死,城有興衰存亡。一座城市 從奠基、繁盛、衰落到再複興,備嘗人世艱辛 ,曆儘萬般磨難。有的中途夭折,被自然的或 人為的災害摧毀了,沒於草莽,湮埋地下,沉 淪水底,沒有將曆史寫完。更多的城市經受了 血與火的洗禮,奮勇抗擊橫加在自己身上的災 難,屢毀屢建,長立於世界文明之林。 除舊更新是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 一座城市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,務須順應 潮流,棄舊圖新,不斷完善本身功能,隨著經 濟和人口的增長而拓展。千年古城,不等於一 千年前的模樣全部保存下來。不可能,也沒有 必要。歐洲古城保留了五百年前複興時代的建 築,但它最近一次的修複可能還不到一百年。 中國古城比比皆是,明代的城牆能夠保存下來 已算不錯,那也不到六百年。至於更早的建築 ,多靠一代一代人的修複,或偶然的事故被覆 蓋而保存下來了。 羅馬、巴黎、倫敦、雅典、伊斯坦布爾、 開羅、北京、南京、西安街城市在基建時,經 常挖到古城牆、古建築,甚至碰到一個個曆史 朝代的文化層。老城市都會遇到這種情況。這 正是城市新陳代謝的見證。 漸進的演變,自然的更替,新城在舊城的 | 基礎上發展,是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。這方面 的內容已有曆史地理專著去解決。本書只圍繞 “被毀滅的城市”這個主題,介紹一批城市遇 到的突發性的災變。 自然災害毀滅了成千城市 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無數的悲劇。它造成 人員傷亡、經濟損失,許多城市也遭到相應損 傷。自然災害愈頻每愈凶惡,城市便受到愈大 的破壞,以至摧毀性的滅亡。但是,城市的毀 滅要比自然災害複雜得多,社會動亂、人為因 素占有很大比重,往往最嚴重的水火災害都不 能把城市摧毀,而不大的一場戰爭卻把它消滅 了。一場水災可能造成幾十萬人的死亡和上千 萬畝耕地的毀壞,但不一定能夠完全毀掉一座 城市。一次大地震不過傷亡幾千人,但卻可能 摧毀整個城市的建築。所以說,災害造成損失 的大小與城市是否被毀,是不能在它們之間劃 等號的。 在自然災害中,地震是毀滅城市的頭號敵 人。因為這是突發式的地殼運動,能量蓄於地 下,釋於地表,能夠輕易摧地面建築物。地震 的次生災害火災、海嘯、山崩、地陷,加劇了 災難,有時比地震本身更加可怕。環太平洋岸 、地中海岸和加勒比海岸地震帶上,大部分城 市被地震摧毀過,有的毀滅過四、五次。一座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