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史迪威 | | | 作者前言 | |
作者前言 1944年10月19日,正當盟軍中國 戰區參謀長、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約瑟夫·沃 倫·史迪威上將雄心勃勃地準備接受對所有中 國軍隊的指揮權時,美國總統羅斯福卻屈從蔣 介石的強硬要求,突然解除了他在中國戰區的 職務這就是引人矚目的“史迪威事件”。 日月穿梭,鬥轉星移,半個世紀過去了。 1994年10月19日,美國國防部長 威廉·佩裡來到山城重慶的史迪威將軍舊居紀 念館,向剛落成的史迪威將軍塑像獻上了一只 花圈,並發表講話,高度讚揚了史迪威將軍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中國建立的合作關係這 是否意味著美國官方對50年前所發生的事件 的追悔呢? 史迪威將軍和中國、和中國的抗日戰爭、 和二戰時的中美關係都有著很深的聯係。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 際,我們應該仔細地了解一卞這位傳奇人物的 生平和業績。 史迪威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帕拉特卡, 長在紐約州揚克斯市,定居在加利福尼亞州蒙 特雷市的卡梅爾。他不像有的人那樣,以自己 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為驕傲,而更願意把自己稱 為地地道道的美國人。同時,他一生中曾5次 | 來華,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 秋,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和光輝燦爛的中國文 化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時常反複地 強調一句話:“我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朋友。” 他17歲考入美國西點軍校,到63歲因 病逝世,從少尉晉升到四星上將,度過了46 年的軍旅生涯。他曾在美軍基層部隊裡服役, 也曾在西點、本寧堡等軍事學府中執教;他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煙中出生入死,也曾在 軍事情報戰線上縱橫馳騁。然而,他的軍事實 踐中最富有光彩的一頁,是在中國抗日戰爭的 戰場上書寫的。 1937年7月,當盧溝橋頭燃起抗日烽 煙之時,史迪威正在北平任美國駐華使館武官 。他立即組織了情報小組,密切注意戰爭的動 向。他向美國政府建議,應“以提供貸款和軍 事裝備的形式對中國進行援助”;並對正面戰 場的失利分析說,“蔣介石對其統帥機構裡的 混亂負有直接責任”。 1939年9月,史迪威任駐華武官屆滿 回到美國,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他立即 投入了擴軍備戰的浪潮中。他從旅長、師長升 至軍長,在美軍的多次大規模演習中顯露才華 ,成為最受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賞識的指揮官之 一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