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王莽 | | | 關於《王莽》 | |
關於《王莽》 王莽這個人物,應該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爭 議最多的人物之一。我之所以選擇了他作為我 的作品的主人公,其實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。 爭議人物,沒有不可逾越的框框,可以留給作 者一片遼闊天地去馳騁發揮,寫作的自由相對 也就大一些。 但王莽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,還是作為“ 篡漢的奸臣”而存在的。這一點,對我的創作 來講,不能不說是一個困難。弄不好,讀者便 會以為我要為這個千古大奸做什麼翻案工作, 這可真有點“大逆不道”咧! 其實我並無意為王莽翻案,我只不過想寫 出一個真實的王莽,實際情況他的一生,寫他 一生中複雜的變化過程。至於是不是能夠達到 這個目的,我說了不算,還要看讀者的意思, 看他們在閱讀了這部《王莽》之後到底會產生 什麼樣的感受。 宗旨既是,下來的工作其實也並不輕而易 舉。這部書我寫了六十餘萬字,用了大約一年 的時間。當我終於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,我 簡直累垮了,那一段時間,我連再看一眼稿子 的勇氣都沒有了。 王莽的一生是個悲劇。我寫王莽也是一個 悲劇——從付出的勞動看。正因為如此,在擬 | 定寫作大綱的那一刻起,我便決定,在寫法上 一定要采用輕鬆的路子,幽默一點。詼諧一點 ,曆史太沉重了,我不願意我的讀者用沉重的 心情去回顧這一段沉重的曆史。 而實際上,悲劇人物的王莽,其一生又的 確蘊含著強烈的喜劇甚至是鬨劇的成分。這一 點,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。 所以說,我認為,現在的這種寫法,對於王莽 來說應該是合適的。 在語言方面,我傾向於使用現代語言甚至 於大量地使用口語。這是因為,考慮到讀者在 接受能力上可能對文言文有所不足,而兩千年 前的書面語,大概只有專家才能輕鬆地理解。 至於口語,乃至口語中的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 ,則是出於塑造人物的需要。書中的主要人物 ,大都生活在長安,因此我借用(移植)了北 京方言,當作他們的日常用語,因為我覺得, 陝西方言的接受面比京味語言要窄一些。而且 ,對於西漢末年的官僚們來說,讓他們撇一嘴 京腔,似乎更符合他們的身份,可以讓人想起 同樣處於王朝崩潰前夕的那些八旗人物。 在某些地方,我還使用了一些現代生活中 才有的語詞和事物,如“肯德基”、“紮啤” 等,這也是出於“幽默”的考慮。 書中的主要人物、主要事件,都是有史料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