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歸航 | | | 全文 | |
全文 “同胞們,我沉痛地宣告,某種神秘而不 可抑製的病毒已開始威脅整個星球上的生命。 由於該病毒以不可知的途徑迅速傳播,感染者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為100%,出於無奈,我 們只得將患者遺體和現有患者發射到外太空。 我們忍痛舍棄患病的同胞,是為了保障大多數 人的生命安全,這一點希望能得到所有人的諒 解。由於死者和患者人數過多,我們將分批發 射。我宣布,第一批發射準備工作開始……” ——小引 21世紀初,《默》周刊成為世界最暢銷 的雜誌之一。雖然是華文刊物,其海外記者的 人數卻占了記者總數的63%。因此,可以說 《默》是以世界大舞台為著眼點的雜誌。一個 《默》周刊的記者證,就是一張最好的通行證 。 我作為一名《默》周刊的海外記者,深切 感受到了這張記者證的分量——它是暢通無阻 的。靠著它,五年前我甚至對本防陳做了專人 采訪,那是我津津樂道的一次采訪。當時我在 《默》周刊駐N國記者站工作,而萊曼一家( 本、他的妹妹、他的雙親和他的爺爺)是N國 家喻戶曉的英雄,他們一家五口都是太空宇航 員,曾駕駛以他們一家命名的萊曼號太空觀測 | 船作地球——太陽——天狼星——獵戶座—— 蟹狀星雲的太空觀測飛行。本防陳這個具有傳 奇色彩的主角,是個熱情大方的英俊男子,我 對他的采訪是一段非常愉快的經曆。 去年12月是萊曼號回到地球的預定日期 ,總部通知正在歐洲工作的我再到N國去,對 萊曼作第二次采訪。但不知為什麼,整個N國 新聞界對這次重要的回航漠不關心,而預定萊 曼號回到地球的日期已過了半月,任何方面卻 都沒有一絲動靜。《默》周刊北京總部指示我 對萊曼號事件要查個水落石出,但N國航天局 以此事屬國家機密為由,拒絕透露任何消息, 使我的工作停滯不前。 在這期間,我接到過一個奇怪的電話。 ——喂,請找陳平小姐。 ——我就是,請問您是哪位? ——我……是這樣的,五年前你對本防曼 做過獨家采訪,這件事我記憶猶新…… 我有點兒激動又有些緊張:萊曼號事件也 許會有線索了,但是對方忽然不說話了。 ——喂,請說下去。 ——我……想和你談一談。 ——請你定下時間地點。 我抑製著心中的喜悅,使自己的語調不至 過於興奮,可回答卻讓我涼了半截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