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贖罪日戰爭 | | | 前言 | |
前言 象贖罪日戰爭那樣被報紙、廣播和電視等 宣傳工具作了如此廣泛報道的戰爭,可謂鳳毛 麟角。然而極為荒謬的是,報道的情況並不真 實。有幾個人真正熟稔令人難以置信的、本已 決定以色列北部的命運的戈蘭高地之戰和以軍 渡過蘇伊士運河的快速行動?對於擅長於編造 誘人的極樂世界的阿拉伯人來說,戰爭只有頭 幾個階段。實際上,頭幾個階段之後,還有一 個很長的“續篇”。以寡敵眾的以色列軍隊恢 複過來了,他們以非凡的勇敢和自我犧牲精神 回擊敵人並轉入反攻。當他們在兩星期後因聯 合國強加的停火決定而停止前進時,大馬士革 已在他們的火炮射程之內,而開羅也已在望了 。 在本書中,我力圖描述這次戰爭的全貌: 它的成功之處、疏忽之處以及失算之處。這是 一次以軍取得驚人勝利的戰爭。當此刀光劍影 重新遍及中東之際,重述這一戰爭具有特殊意 義,可以為觀察局勢提供某種現實的尺度和權 衡的標準。這是一場新型的戰爭。這次戰爭提 醒自由世界認清正威脅著西方民主製度的危險 。 顯然,一本這種性質的書,是無法面面俱 到地描述的。參戰的部隊和單位有些詳細地記 | 述了,有些只是輕描淡寫,有些則沒有提到。 然而,這一戰爭並不僅僅是已記述了的那些部 隊和單位的事情,面是在面臨嚴重挑戰時刻的 整個軍隊和全體人民的事情。我與許多使本書 增光的人物的交談,還有與本書未予收錄的人 物的交談,使我對未來充滿信心。 因為在戰爭開始時的那些嚴酷而悲慘的日 子裡,在排除萬難、克服最初挫折和贏得戰爭 勝利的鬥爭中,以色列人民表現出堅韌不拔的 民族精神。在我完成本書時,面對那些我試圖 詳儘地記述他們的集體事跡的人們,我自愧不 如。沒有人更比他們渴望和平。然而,也沒有 人能比他們更自願地在需要時作出犧牲。如果 本書能使阿拉伯世界稍為懷疑一下他們所選擇 的以戰爭反對以色列的鬥爭方式,那麼,本書 的目的也就達到了。 在我研究工作的各個階段,均蒙阿米爾· 奧倫先生和裡夫卡·雅哈洛美小姐惠予協助。 英娜·弗裡德曼小姐提出的文字編輯意見 ,使我獲益非淺。謹對他們,以及為全稿打字 的蘇姍娜·羅斯小姐表示謝忱。我尤為感激許 許多多坐著與我絮談,安詳而樸實地追述具有 曆史意義的事跡的人們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