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戰爭論 | | | 作者簡曆 | |
作者簡曆 卡爾·馮·克勞塞維茨(Carlvon Clausewitz)在1780年6月出 生於普魯士馬格德堡附近布爾格鎮的一個小貴 族家庭。十二歲時在波茨坦的一個步兵團中充 當士官生。1793年,當普魯士同革命後的 國作戰時,他曾參加圍攻美因茲城等戰鬥。1 795年升為少尉。 1801年秋,他被送入柏林軍官學校, 因學習成績優異,深得校長香霍斯特的賞識。 香霍斯特是以後普魯士軍事改革的倡導者,克 勞塞維茨的思想和以後的活動受他的影響很大 。 1803年春,他在該校畢業後,被香霍 斯特推薦為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。在這一段時 期,他經常參加香霍斯特主辦的軍事協會的活 動,聽康德主義者基瑟韋特的哲學課,研究軍 事、哲學、曆史和文學等著作,寫了一些這方 面的文章。 1806年10月普魯士同法國作戰時, 他隨奧古斯特親王所率的步兵營參加了奧爾施 塔特會戰,退卻時在普倫次勞被法軍俘虜。1 807年10月釋放回國後,根據親身的體驗 ,力主改革普魯士的軍事製度。1808年到 科尼斯堡(仍為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),積極 | 參加香霍斯特主持的軍事改革工作,結識了軍 事改革委員會成員格乃澤瑙、博因等人。18 09年秋回到柏林,後來進總參謀部,在香霍 斯特屬下工作。1810年升為少校。 1810年秋,任柏林軍官學校教宮,同 時為王太子〈即以後的威廉四世〉講授軍事課 ,前後共兩年。1810年年底,與布呂爾伯 爵的女兒瑪麗結婚。 1812年4月,克勞塞維茨因反對普王 威廉三世同拿破侖結成同盟而辭去普魯士軍職 ,去俄國準備參加反拿破侖的戰爭。先在俄軍 參謀部任職,領中校銜,後任軍參謀長等職。 當拿破侖進攻俄國時,他曾參加斯摩棱斯克爭 奪戰和博羅迪諾會戰等。以後隨維特根施坦軍 團參加了對拿破侖的追擊。12月,作為俄軍 聯絡官,同普魯士軍隊的指揮官約克談判,說 服他反對拿破侖。1813年3月隨維特根施 坦軍團回到柏林。9月格爾德戰鬥獲勝後升為 上校。1814年回到普魯士軍隊。1815 年任布留赫爾軍團第三軍參謀長,參加過林尼 會戰等。 1815年秋在科布倫次任萊茵軍團參謀 長(格乃澤瑙為司令),利用空閒時間總結拿 破侖戰爭的經驗,從事戰爭理論的研究工作。 1818年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。9月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