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國寶 | | | 第一章 盜寶狂潮 | |
第一章 盜寶狂潮 曆史上,那些令我們後人銘記在心的,總 是那些充滿遺憾與蒼涼的段落,難怪《燕都叢 考》中說:“嗚呼!人生盛衰之數,豈有常哉 !”故宮的國寶作為中華民族鑲嵌在人類文明 皇冠上的珠寶,20世紀上半葉它為躲避戰火 而顛沛流離的坎坷命運無疑是人類文化曆史上 最悲壯的交響樂之一。 公元1420年(明永樂十八年),明成 祖朱棣成為第一位入主紫禁城的皇帝,到清末 最後一個皇帝溥儀,明清兩朝共24個皇帝在 北京故宮居住,故宮裡富藏代表中國幾千年文 化的藝術珍品。在20世紀初,內憂外患,兵 荒馬亂的時刻,這些曠世珍寶的命運也就成為 舉世矚目的焦點了。 故宮又稱紫禁城,其名稱係借喻紫微星垣 而來。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曾經把天上的恒星分 為三垣、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。三垣包括太微 垣、紫微垣和天市垣。紫微垣在三大星垣中央 ,因此成為代表天帝的星座。天帝住的地方叫 紫宮。天帝自然是至高無上的,而人間的皇帝 則是人間的至尊,我國古代的建築大師和工匠 以非凡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,設計建造了人 間皇帝富麗堂皇的居處,建設者為了推崇皇帝 的至聖至尊,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建築手法,突 | 出了人王地主的特殊地位。故宮是我國建築史 、文明史的一大輝煌傑作。北京故宮從明朝永 樂五年(公元1407年)開始籌建,永樂十 八年完工,征集全國著名的工匠十萬多名,民 夫一百多萬人……清朝在乾隆和康熙時期也大 規模進行修建。 辛亥革命之後,宣統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(公元1912年2月12日)清帝退位後, 溥儀小朝廷退出前宮三大殿,在後宮偏居。民 國政府和清室簽訂了十九條優待條款,其中有 遜位的溥儀仍舊居住在後宮的條文,這段時間 故宮不僅殿宇失修,而且文物亦大量流失…… 1923年,那年冬天,北京的雪也是格 外的大,宮裡的雪像是掃不完,降下來的雪緊 密的,大朵的,拚著命地向下飄。雪花是那樣 輕柔,那樣安靜地落到了琉璃瓦上,那樣小心 地鋪到台階上,怕驚醒了故宮裡人們的好夢。 太和殿的屋頂,宮牆,禦道,都變得臃腫了, 成為白色的世界。雪越下越大,柳絮一般輕盈 地滾過去,無聲地沾在衣服上,落在帽子上, 掛在睫毛上……消了,又聚上來,擦了,又沾 上來。空中已經看不見什麼了,只有重重疊疊 、一層又一層的雪霧。 紫禁城像被包圍在棉花團裡,落似花瓣的 漫天大雪,密密實實的,近處還能夠分辨出雪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