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春江 | | | 寫在《春江》出版之前(代序) | |
寫在《春江》出版之前(代序) 《春江》曾在台灣、新加坡、歐洲等地連 載,是我的第三個長篇小說。比前兩本《我們 的歌》和《落第》是短了許多,題材也全然迥 異,雖說故事的發生現場部分在國外,內容卻 不是描寫留學生生活的“留學生文藝”。 很多讀者問我:為什麼要創造像劉慰祖那 樣苦惱的人?也有讀者告訴我:他的曆史包袱 背得不比劉慰祖輕,他無祖可慰,而想去流浪 。 其實劉慰祖並不是我特意去創造的,他只 是活在我們中間的一個。苦惱的現代人隨處可 見,即或面上不苦惱,心裡也活得不輕鬆。過 去的曆史,當今的現實,彙合成的巨重,是知 識分子們精神上最大的壓力。時代帶來的真實 現象,我們不能視而不見,必得亮出來仔細看 看了。 年長一輩的知識分子,看過大山經過大海 ,曾身臨其境的體驗過。無論外界的影響如何 ,仍多能保持理智中的冷靜,有自己確信的標 準,不致因一股風一陣浪,或幾顆拋過來的石 塊,迷失在不辨方向,攀附不著邊緣的迷茫中 。 像《春江》中的主角劉慰祖那一代青年, 在平穩豐裕的環境裡長大,被嗬護得像缺乏防 | 菌能力的嬰兒,思想中被灌輸的儘是年長者認 為健康的東西。年長者只告訴這些不諳世事的 人光明與美好,擺出慈祥睿智的面孔叫他們崇 拜、歌頌,卻把實際上存在著的陰暗和醜陋緊 緊掩蓋,藏起真正的生命曆程,不讓年輕人知 道他們的長輩也年輕過,懵懂過,犯過錯誤和 荒唐過。 於是,這些青年人活在純美的假象中,看 到的是一片祥和溫馨,充滿道德的莊嚴,沒有 風沙沒有流血,崇拜的偶像是百分之百的完人 。他們的心地是純潔的,思想是純淨的,視野 是碧綠而充滿生機的。世界在他們的心目中是 完美無缺值得讚頌的。這一切,全是教育的賜 予。 但是他們終要長大,要走出那個嗬護著他 們的玻璃盒,進入廣大天地,接觸各式各樣的 人,聽聞各種各類的傳聞閒語,看到各門各派 的記述資料。這些東西像細菌,侵入他們沒有 防菌能力的軀體。結果是:美麗甜蜜的世界逐 漸褪色,甚至毀於一旦。 思想健康堅持信仰的固然有的是,然而在 理想世界破滅,偶像沾上汙跡後,改變整個人 生觀的也不少,有的在失望中消沉,有的突然 變成了偏激分子,有的猶疑拿不定主意,既割 舍不掉長久以來所愛和所崇拜的,卻又痛苦於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