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天堂河 | | | 序 | |
序《天堂河》序 楊誌廣 一 《長堂河》是女作家王伶的第二部長篇創 作,但是如果你想從中讀到時下常見的女作家 作品的那種鮮明的性別視角和濃厚的脂粉味道 ,你就錯了。 《天堂河》又是一部回憶少年時光的小說 。但是你如果想從中讀到歡樂的童年故事,讀 到溫馨和幻想,你又錯了。 《天堂河》也是一部描寫邊陲人群題材的 小說,但是你如果想從中讀到少數民族風情, 讀到異域風光和浪漫愛情,你也錯了。 《天堂河》還是一部稍稍帶有魔幻、非寫 實色彩的小說,其中的部分細節和情節,給人 以荒誕和誇張的感覺,但是如果你由此推斷, 認為這又是一部主觀試驗之作,忽視它的人生 體驗成分,那麼,在讀完它的後記之後,你會 發現,你還是錯了。 讀《天堂河》,不要期望它給你輕鬆、愉 悅的閱讀快感,不要抱有休閒、解乏的目的, 不要以為自己在食一份文學冰激淩。 我不一定是在嚇唬你,讀《天堂河》,你 要準備受罪。你要長久地屏住呼吸,你會長籲 短歎,心情鬱悒,你要有類似看一場悲劇(譬 | 如《巴黎聖母院》)的心理準備。 不堪生活之重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,是 當代人精神痛苦的兩極。 喜劇自然是被當代的文化消費者歡迎的, 因為它令人輕鬆,哈哈一笑之後,清氣上升, 濁氣下降,憂愁煩惱,暫時忘卻。悲劇的市場 在日漸萎縮。當代的讀者多像那些承受能力大 打折扣的心臟病人,人們開始嫌棄悲劇,因為 它要在人們的傷口上再撤些鹽。生活已經夠沉 重了,人們脆弱的心理不願再承擔別人的不幸 。“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”的悲劇,自己 似乎也在面臨悲劇的命運。 崇高,這個傳統的美學概念,這個悲劇的 靈魂,難道真的要被今天的人們在輕鬆的笑聲 裡遺忘乾淨了嗎? 二 《天堂河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:在六七 十年代,在我國西北邊陲,葉爾羌河畔,生活 著一群與戈壁和胡楊為伍的人們。這個人群又 被分為“革命群眾”和“北京渣滓”兩部分, 前者指生產建設兵團的轉業軍人和他們的家屬 ,後者指一批被流放到那裡的勞改釋放人員。 已經變得十分惡劣的生存環境,加上“階級鬥 爭”年代特有的恐怖氣氛,災難,饑荒,愚昧 和破壞,使這個原本美麗的地方一派荒涼,使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