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初渡 | | | 一、殘燈 | |
一、殘燈 一盞特製的佛燈,形狀很像個瘦高的“工 ”字。上面那一橫,是燈盞,燈芯像一條剛剛 爬上岸的小蛇,頭上頂著一小團昏黃的火焰。 下面那一橫,是燈座,呈“品”字形。 燈是黃銅製作的,出自一家專門製作佛具 的作坊。我們眼前這盞燈,至少有二三十年曆 史,但由於它幾乎每天都要被一雙枯瘦的。老 婦人的手擦拭幾遍,所以至今仍是黃閃閃、亮 錚錚的。實在說來,它比那一小團芥豆般的燈 火還亮些。 昏黃的、幽暗的燈火,把它那吹一口氣就 能全部驅淨的慘淡之光,彌灑在一間散發著黴 氣的家庭佛堂內。 室外,院外,是一九四六年深秋的夜,漆 黑、陰森。 “佛堂”的最尊貴部分是佛龕,立在供案 上。這是烏木製品,形狀很像一個小門樓。坐 在其中的瓷佛,胖胖的,像堆起的一團肉,肚 子是袒露的。眉眼,自然是慈悲的、大度的。 那眯眯的笑,像個大傻瓜的笑,又像是憨厚的 莊稼佬兒的笑,然而這是超越了人間一切智者 、聖賢的佛在笑,是嘲諷的笑,又是寬恕的笑 。似乎,在佛看來,數千年發生在人間的凶殺 、欺詐事件,血淋淋的戰場和腥味刺鼻的陰謀 | ,都無非是慈母眼中淘氣孩子的惡作劇,可笑 多於可憎。 佛的尊號,誰也說不清。在十個有此佛龕 、有此佛像的人家,那垂落在供案前的帷幔上 ,寫的字會有十種樣子,例如“青燈古佛”、 “南無阿彌陀”、“無量壽佛”、“善財如意 佛”……多種多樣。 這家供案前的帷幔上,寫的字比較含混、 模糊:“善至佛至,德在佛在。” 一個瘦小的,雖然年高但心裡仍不糊塗的 七旬老婦——兩千畝土地的擁有者薛門林氏, 蜷縮般地跪倒在供案前的蒲團上。 這時,佛堂內有三個人。一個是薛林氏的 孫媳——十八歲的梁淑訓,來自書香大家的少 婦,穩重而嚴肅。她站在薛林氏的身後捧香而 立。因為祖婆今天這場佛事是為她的丈夫攘災 ,她也就格外恭敬、篤誠。 薛林氏的身邊,並排地放著一個蒲團,上 面盤腿打坐著從淨藏庵請來的姑子妙爽,她的 任務是念幾卷經,夜裡要宿在佛堂內照料“十 個供養”——燈、花、香、燭等物。 妙爽,三十三四歲,面孔美麗而陰冷,但 那眼睛喜歡亂瞟,為人家做佛事時臉上總現出 一種不耐煩、強為之的神態,使佛性很深的人 一眼就看出她的佛心不虔。薛家往日做佛事,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