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戰爭啟示錄 | | | 自序 | |
自序 1994年7月21日黃昏,這部長達8 0萬言的長篇小說《戰爭啟示錄》終於最後完 成了。我今年已70高齡,象這樣的長卷,恐 怕是最後一部了。這部書稿和我有著共同的命 運,跟我經曆了一次漫長的苦難,它終於要由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,和廣大讀者見面了 。 40年代初,當我還是一個剛出大學校門 的青年學子的時候,我便懷著抗日愛國的熱情 ,在淪陷區的北平,參加了黨的城市地下工作 。那時為了減輕革命根據地的負擔,自己維持 生活,同時也為了有一個公開身份便於掩護, 我就在敵偽一家刊物謀得一個助理編輯的職務 ,從此便和編輯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。我自小 受家庭影響,喜愛文學,15歲上初中二年級 時,便開始寫小說,並在報刊上發表。194 5年“八一五”日本投降後,我們的小組被國 民黨的特務用“打紅旗”的手段,即冒充進步 青年混入我外圍組織,使我們暴露了目標,幸 好我們發現得早,我和哥哥楊溢連夜撤回解放 區,幸免於被捕。這以後,根據革命的需要, 我當過編輯,軍區司令部的秘書、中學教員、 文工團演員。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開始了,我 成了一名土改隊員。當時康克清大姐就是我們 | 的小區委員,她常給我講述自己的苦難家史和 二萬五千裡長征時的英勇鬥爭故事。後來,為 了更好地深入生活,搜集材料,我主動要求留 在基層,當了區裡的教育助理員。三年的基層 生活鍛煉,是我日後成為作家的基礎。194 8年,我到解放區後的第一篇小說《挑對象》 ,就是我伏在老鄉家的窗台上寫出來的。全國 解放後,我進了保定,分配到河北省文聯,並 且在這裡組辦了《河北文藝》,由編輯、組長 到副部長,培養和結交了一批很有才能、日後 很有成就的文學青年。50年代開始了我文學 創作的勤奮與旺盛的時期,連續在《人民文學 》發表了一些短篇小悅,得到當時主編茅盾先 生的鼓勵和沙汀、秦兆陽等文學前輩的幫助。 正當我孜孜不倦向文學高峰攀登之際,只因寫 了一篇小說《爬在旗杆上的人》和兩篇雜文《 要有這樣一條法律》、《搖身一變》而被當時 那陣極左的反右風暴,墜入了政治深淵。從此 ,我由一個響當當的革命者、共產黨員變成了 革命政權的“敵人”、“革命對象”。丈夫和 我離了婚,因怕政治上受牽連,我的一兒一女 也由我的前夫帶走。我的好端端的家庭拆得東 離西散。我變成了孑然一身,受到的是“監督 勞動”的處分,每月只有三十元生活費,還要 養活我八十多歲的老父親。我被輪番下放到工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