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北京法源寺 | | | 楔子 神秘的棺材 | |
楔子 神秘的棺材天河像一條帶子, 正南正北的懸在天上。北京的人說:“牛郎在 河東,織女在河西,今年七月見一面,再等來 年七月七。” 七月七過去了,正南正北的天河改了方向 。北京的人又說:“天河掉角了!天河掉角, 棉褲棉襖。”這就是說,天快涼了。 “接著是六月十五,是鬼節,家家都要“ 供包袱”。“供包袱”是到紙店買金銀箔,疊 成小元寶,搭配上一團一團的“燒紙”,裝在 方紙袋裡。紙袋是特製的,上面用木刻版印上 花樣,由活人寫上死人的名字,放在家門口, 就燒起來了。燒的時候,要額外留出兩張“燒 紙”單獨燒,做為郵費。就這樣的,活人就把 鈔票火彙給死人了。 七月十五伺候過了鬼,八月十五就伺候人 了。八月十五中秋節,家家要蒸“團圓餅”。 餅有五分厚,有六七層,用的材料包括葡萄乾 、桂圓、瓜子、玫瑰、木樨、紅糖、白糖、青 絲、紅絲、桃仁、杏仁、面粉,一個蒸籠只蒸 一個。過了中秋夜,第二天就切開了,家裡有 多少人,就切多少塊,表示團圓。所以,“團 圓餅”人人有份,不吃就表示不團圓。 每一年的中秋,就在北京這樣輪回著。時 間年複一年的在前進、風俗周而複始的在重演 | 。團圓、團圓、大團圓,多少中國人民在風霜 裡、在烽火下、在骨肉離散中,為這一夢想揉 進了辛酸與涕淚。直到團圓化成多少塊,像“ 團圓餅”化成多少塊,一切修短隨化,終期於 儘,除了辛酸、除了涕淚,一切都歸於烏有, 只除了一具棺材。 把棺材上漆,是北京人的一件大事,愈好 的棺材愈要上漆,甚至年年上漆,沒漆的棺材 是窮人的。中國人講究養生送死,送死比養生 更考究,北京城的送死比其他城更考究。北京 城的送死特色是“杠房”,杠是不同粗細的圓 木,交疊起來,由“杠夫”抬起,上面放著棺 材。杠的數目有“四十八杠”、有“六十四杠 ”,愈多愈神氣、愈多愈穩。穩得上面可放上 滿滿的一。碗水,不論怎麼抬杠,保證水不灑 出來。不灑的原因是杠夫走路不用膝蓋,腿永 遠是直挺挺的,像僵屍一般。指揮他們的人叫 “打香尺的”。“打香尺的”像趕一堆僵屍, 不說一句話,只憑敲打一根一尺長、兩寸寬的 紅木尺來發號施令,不論上下快慢、轉彎抹角 、換人換肩,都以敲打為記。北京城送死的另 一特色是“一撮毛”。“一撮毛”是職業性撒 紙錢的,他在腰間紮了條白帶子,陪同喪家穿 孝,以示敬重。出殯時候,每經十字路口或機 關廟宇,就由“一撮毛”出面,把幾十張碗口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