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逆流而上 | | | 在逆境裡成長 第一節 | |
在逆境裡成長 第一節 童年,家境小康。我是獨子,一家三口住 在上海的南市,堪稱豪華的“石庫門”房屋, 獨門獨院二層樓。 那年,小學五年級,中日戰爭爆發,烽火 迅速直撲上海。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,父親毅 然從軍,失去訊息。就在日軍攻陷上海的前夕 ,體弱多病的母親,帶了幼小的我,只帶了最 簡單的行李,倉皇逃進了法租界。 無數無數的難民,湧向租界,租界宣布關 閉,絕大多數的難民,被擋之於外,我們能夠 順利進入,已經十分幸運,更何況還能租到一 間“亭子間”,作為棲身之處。 “亭子間”只可容納二張最小最狹的床鋪 ,沒有廁所,床邊放個有蓋的“馬桶”(木桶 ,大小便用),每天淩晨,有水肥車來到巷口 ,主婦們紛紛“拎”(拿)著馬桶、去倒馬桶 ,並在巷口洗刷。也許你不能想象這是怎樣的 景象,如果你看過“康熙帝國”連續劇,其中 容妃被打入冷宮,每天洗刷馬桶的情形類似。 母親本來瘦弱,搬進“亭子間”後,氣喘 大發,往往一兩個星期,不能平躺,只能坐著 ,十分痛苦。但是,每天淩晨,只要聽到水肥 車的那聲吆喝,她必起床,拎著馬桶下樓。這 種影像深深鏤刻心頭,至今想來,猶覺心酸。 | 有一次,母親實在喘得太厲害了,鄰居請 來了一位西醫,打了一針,氣喘立刻平息,馬 上可以平躺下去。幼年的我,看得目瞪口呆, 心想,這種針真靈,以後母親再發病,只要請 醫生來打這種針。但是,我們如此貧窮,怎麼 能再請得起醫生?我偷偷地把針液空瓶留下, 告訴媽媽說,下次我來替你打針。 果然這一天來到,母親說:“看樣子只好 請你做一次小醫師了!”我去藥房買來了針筒 、消毒的酒精燈以及針液等,模仿醫師的動作 做好準備,但兩手發抖,怎麼也不敢下手。畢 竟我只是個五年級的孩子啊!母親說:“如果 你不打,我活不過今天,你打,最多打得不好 ,痛些,流些血,我不在乎啊!”我實在舍不 得相依為命的母親“活不過今天”!勇敢地把 針紮進母親的肌肉。好奇妙,母親的氣喘平息 了。我對母親說我長大以後要做醫生,看病打 針,不收錢,或收一點點錢。我恨那個醫師, 出診費為什麼如此昂貴。以後我常常為母親打 針,“技術”愈來愈進步。 父親終於回家了,沮喪極了。報國未成, 白手起家所撐起的事業,毀於一旦,又找不到 工作,整天憂傷。 這個家,被愁雲慘霧壓得透不過氣來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