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貞觀長歌 | | | 一代治世的背影 | |
一代治世的背影 文/吳子牛 人們往往對一些看起來熟悉的曆史存在認 識上的誤區,比如對貞觀時代的印象。 貞觀一朝一直讓華夏後裔無比自豪,許多 人以為那是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時期,其實不 然,或者說不甚準確。科學地說,貞觀是一代 治世,李世民治下的二十三年,國力還遠未達 到整個唐代的巔峰,許多經濟指標,甚至遠不 及出了著名暴君煬帝的隋朝前期。李世民之後 又經過了高宗、武後以及玄宗等幾個高明的執 政者的努力,唐帝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 在“安史之亂”以前的“開元”年間進步到一 個舉世景仰的水平。 但是,貞觀的政治文明卻達到了在封建時 代的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。這一時期 政治風氣的清明,政府機製的高效,法製精神 的普及以及君臣、官民間的和諧,都得到後來 的封建統治者和曆史學家的推崇。可以說,貞 觀對一個強盛王朝的曆史性貢獻,在於它用二 十三年的時間建立、完善和確定了一套當時世 界上最先進的政治製度,在此基礎上,又經曆 了大約近一個世紀的時間,唐才終於成為那個 時代最強大的國家。 所以,在 | 長篇小說《貞觀長歌》的創作中,作者並 沒有將更多的筆觸傾注於對一朝盛世的追懷, 而是將目光轉向了開創治世局面的艱辛,這是 我所讚同的。 李世民不是李淵的嫡長子,在他前面已經 有一個哥哥被立為太子,雖然在開國戰爭中, 李世民建立了別人望塵莫及的戰功,但依照封 建正統觀念,他通過玄武門之變取得政權的方 式是為人所詬病的。被他殺死的哥哥李建成和 弟弟李元吉都曾頗有政治實力,被他逼退的父 親李淵也還有一批元老重臣,這是李世民執政 後不能不面對的,所以,在貞觀初年,他一直 能感受到來自唐內部的壓力。 更為可怕的是北方燃起的狼煙。李世民是 一位在戰爭中崛起的傳奇英雄,但是他與草原 統治者頡利可汗的戰爭完全不同於對隋軍和長 城以內那些豪強的戰爭。頡利擁有強大的騎兵 ,至少在當時的亞洲居於領先地位。冷兵器時 代,在機動性和突擊能力上占據優勢的騎兵, 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力量。正因為如此 ,頡利在李世民登基後幾天就能長驅直入,兵 臨長安,震動了整個唐朝。 李世民的執政始於一個危機四伏的夏天, 小說的故事也是從這樣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緊 張環境中展開的。此後,各種危機始終伴隨著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