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伊利亞特 | | | 前言 | |
前言 伊利亞特--前言在西方文學史上,希臘 史詩《伊利亞特》和《奧德賽》是現存最早的 精品。一般認為,這兩部史詩的作者是西方文 藝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傳世的天才、飲譽全球的 希臘詩人荷馬。荷馬史詩的曆史背景是曠時十 年、規模宏偉、給交戰雙方造成重大創傷的特 洛伊戰爭。像許多重大事件一樣,這場戰爭, 用它的血和火,給文學和藝術提供了取之不儘 的素材。英雄們的業績觸發了詩人的靈感,給 他們安上了想像的翅膀,使他們在曆史和現實 之間找到一片文學的沃土,在史實和傳聞之上 架起五光十色的橋梁,用才華的犁頭,耕耘在 刀槍碰響的田野,指點戰爭的風雲,催發詩的 芳草,歌的香花。 特洛伊戰爭和史詩係列 久逝的歲月給特洛伊戰爭蒙上了一層神秘 的色彩。但是,包括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得在內 的曆史學家們一般都不否認這場戰爭的真實性 ,雖然對它進行的年代,自古以來便沒有一種 統一的定說。按希羅多德推測,特洛伊戰爭進 行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,[●] 而根據MorPchum的記載,希臘人攻陷 特洛伊的時間應在前1290—8年間。近代 某些學者將破城時間估放在前1370年左右 | 。希臘學者厄拉托塞奈斯(Eratosth enes,生於前275年)的考證和提法得 到一批學人的讚同——他的定取是前1193 —84年。大體說來,西方學術界一般傾向於 將特洛伊戰爭的進行年代擬定在公元前十三到 十二世紀,即慕凱奈(或邁錫尼)王朝(前1 600—1100年)的後期。 ●《曆史》或《希波戰爭史》2·145 ·4。 根據故事和傳說,特洛伊(即伊利昂)是 一座富有的城堡,坐落在小亞細亞的西北部, 瀕臨赫勒斯龐特的水流。國王普裡阿摩斯之子 帕裡斯(即亞曆克山德羅斯)曾出遊遠洋,抵 斯巴達,備受王者墨奈勞斯的款待。其後,他 將墨奈勞斯之妻海倫帶出斯巴達,返回特洛伊 。希臘(包括它的“殖民地”)各地的王者和 首領們於是風聚雲集,意欲進兵特洛伊,奪回 海倫。艦隊彙聚奧利斯,由慕凱奈國王阿伽門 農統領。經過一番周折,希臘聯軍登岸特洛伊 ,兵臨城下,但一連九年不得破獲。在第十年 裡,阿伽門農和聯軍中最好的戰將阿基琉斯發 生爭執,後者由此罷兵不戰,使特洛伊人(由 赫克托耳統領)節節獲勝,兵抵希臘人的海船 和營棚。赫克托耳陣殺帕特羅克洛斯後,阿基 琉斯重返戰場,逼回特洛伊軍伍,戰殺赫克托 |
|